《接送情》是果陀劇場首部以兩岸大時代為題材的原創舞台劇,與其說是當作題材,不如說只作為背景更為合適。《接送情》的編劇,也是台灣知名創作才子陳樂融談到這齣舞台劇的創作時就說,「接下《接送情》這個案子的首要挑戰,就是影視及舞台劇有關兩岸題材已不少,要如何找到新的切入點。」於是《接送情》與我們熟悉的兩岸題材似乎有些不同——從大陸渡台的老兵不再只是一心返家,他更腳踏實地從事他在台灣的一份工作,更珍惜他在台灣結下的因緣。即便在描寫他與大陸老家重新牽起聯繫的段落,《接送情》也選擇在兩岸未完全開放的,尚需要相約在香港會面的時代,似乎借此更能描繪出久未歸家的遊子近鄉情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情。
換句話說,《接送情》雖然有大時代的故事框架,但是它跟其他果陀的優秀作品一樣,仍是一齣以人為本,呈現人際交往情感交流為主,人文氣息濃厚的舞台劇。
《接送情》全劇只有兩個演員,卻演繹了三段不同人際關係的情感故事——1949年被時代開了個玩笑從大陸渡台的老兵小趙與收留他的台灣許家小姐,小趙與他三十年未見的山東元配,許家小姐與她在外風流最後卻被人遺棄在醫院的大少爺先生。想在短短兩小時的舞台上完美詮釋跨度如此大的三個角色(還包括主人公老年的角色),若非實力派硬底子的演員是駕馭不起來的。
《接送情》一劇飾演靈魂人物「小趙」一角的,是台灣知名影、視、舞台三棲的資深演員顧寶明。他不僅是知名舞台劇《暗戀桃花源》首版「袁老闆」的飾演者,更擁有與知名舞台劇演員金士傑、李立群並列「台灣劇場三寶」的美名。《接送情》是顧寶明首度在大陸演出的舞台劇作品,「很期待這次在大陸的演出能與大陸觀眾一起透過台灣老兵這個舞台表演更瞭解多元台灣另一層面貌。情與義是《接送情》的主題,也希望透過這樣的主題,能讓我們更珍惜瞬逝如煙的人生遭遇,但願我們演出順利平安!」顧寶明說。
而在舞台上與台灣戲劇大師顧寶明相互飆戲的,是台灣有「百變女王」美譽的才女郎祖筠。郎祖筠曾參加《寶島一村》、《岳母刺字時媳婦是不贊成的》、《搶錢的世界》等知名舞台劇的演出。郎祖筠說,因為她有過與父親返鄉探親的親身經歷,深刻體驗親情血濃於水的感動,也希望透過在這齣戲的演出將這份感動傳達給台下每一個觀眾朋友。
《接送情》的劇名雖然起源自劇中主人公司機小姐與小姐許百合的人際關係,但其實通用於劇中每一段故事。「送往迎來,人之所常」《接送情》一劇,同時也是台灣劇壇最具影響力的導演梁志民,對該劇下了這樣的注解。試想,若非1949年大陸「送」去150萬的新移民到台灣,老兵小趙也不會有被許家「接」收的一天;若非改革開放迎「接」當年離鄉背井的遊子,有緣無分的夫妻也無法「送」走過去彼此惦念的日子。若非獨守空閨的妻子願意重新「接」納有家不歸的丈夫,她又如何能徹底放下心結,「送」他走上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果陀劇場營運長葉向華說,《接送情》這齣戲,講述被時代撕碎的人生,如何靠著小人物之間相濡以沫的感情拼接縫合,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互相倚靠與扶持的愛,浮沉于人世的我們,將不知會毀壞到何種地步......
暢銷書《我們台灣這些年》作者廖信忠也特地為《接送情》一劇撰文推薦,「過去我們總愛談帝王將相的大歷史,卻忘記了在歷史洪流中被淹沒的吶喊…果陀劇場話劇作品《接送情》看似演台灣生活往事,每個人卻都忍不住回憶當時自己在幹嘛,這部戲在人生瑣事中找到心靈的共通點,就是一種超越海峽阻隔的人性力量。」
導演梁志民表示,《接送情》的劇本,在背景上考據得寫實,但是在事件和場景鋪陳中又深似中國的水墨畫,寫意而有許多留白的空間。這些空間,讓導演放進許多影像和音樂的可能。精緻的舞美設計,讓觀眾在劇場裡能得到迥異於以往的看戲經驗。
2016年4月14-16日,《接送情》一劇將在北京保利劇院進行北京首演。這是一出看了會暖心的精緻好戲,希望大家看了這出話劇之後,能更懂得珍惜眼前所有與陪在自己身邊的人。
|